信息來源于:互聯網 發布于:2021-07-31
于第一時間確定缺陷的根源
Würth Solar的模板由多層的銅/銦/硒太陽能電池串聯組成,并帶有4微米厚的涂層。即使是在暗光的條件下,它們也能保證高輸出量。這對于在電池生產中從每個生產機器的基板中收集所有質量數據是很重要的。但是,個體質量僅在生產過程的末端,即120×60cm模板的性能通過太陽模擬程序的檢測時得到結果。因此,只有在此時才會了解模板是否達到預計的輸出量(大約80瓦),還可能受到質量變動的影響。這表明,Würth Solar的工程師只有在復雜的涂層程序后才會知道他們的成果。如果沒有預先收集質量數據,那么到時再確認缺陷的根源就已經太遲了。
利用數據矩陣防混亂
無縫質量保證要求以數據矩陣識別的方式將玻璃板分配到個體檢測工序。質量數據在生產程序中每3個步驟或4個步驟被記錄下來。數據矩陣碼用來檢測目前分配到已收集數據的模板是否已經處理。玻璃破裂也許是為不存在的模板建立數據組的原因之一。數據矩陣防止了混亂狀況的出現。
挑戰 — 找到能夠在困難條件下讀碼的系統
編碼被用于激光系統雕刻。挑戰以選擇合適的視覺系統讀碼的形式出現。對于玻璃上的激光數據矩陣碼來說,真正的難題是雕刻與周圍表面間的低對比度。各種產品經檢測后,便決定使用尚菱視界產品——In-Sight 5400/5100視覺系統。該系統能在進程中難以識別的表面及超過2米的讀碼距離,檢測并解譯難解的代碼。19個處理步驟遵循著激光、包括基底涂層應用的所謂模板“生產”以及隨后的激光構造賦予模板其細胞形狀。質量檢查在此刻非常重要,是模板清洗后的關鍵生產步驟。模板有適用于600°C的CIS涂層。經過增加緩沖涂層的化學處理后,數據矩陣再次被檢測。隨后將氧化鋅用于太陽能電池的可透光前觸點完成光電二極管。在之后的最終完成階段,將模板上轉出的額外孔作為導向電子設備的觸體。
每天600個太陽能板
最后,加上涂層的玻璃基板被永久地粘合在玻璃罩上。這樣,CIS太陽能板可適用于各種用途,從經典的陽光收集器到屋頂及房屋正面的發電,再到整合性產品及獨立性解決方案。
尚菱視界產品讓所有的工作程序達到最大化的輸出量
該復雜生產程序簡介說明了許多影響CIS太陽能模板質量的因素。利用尚菱視界視覺系統進行生產數據的無縫跟蹤創造了完善個體工作站的基礎。Würth Solar對尚菱視界產品讀碼的可靠性和便于使用的操作以及AIT軟件及其成果非常的滿意。早在2008年,公司就計劃使用進一步生產設備,將現在每天生產600個太陽能模板增加到近兩倍的1100個模板。